中央党史研究室发布“抗损”调研重大成果

2014-12-24   新华网   

    由中央党史研究室牵头组织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日前公开出版了第一批调研丛书。课题组负责人在接受《新华访谈》栏目采访时表示,这项调研工作历时10年,先后共有60万人参与,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原主任、编审霍海丹说,这项工作从2004年开始筹备布置,2004年末在全国统一开展,全国基本上所有省区市都有所涉及,完成了相应部署的调研任务。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调研的主要内容有:(1)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抗战中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2)历次重大战役战斗中中国军队伤亡的情况;(3)日本从中国掠走各种资源的情况;(4)日本从中国掠走和破坏文物的情况。(5)日军在中国制造的一系列重大惨案;(6)中国劳工的损失情况;(7)中国妇女遭受日军性侵犯的情况,包括“慰安妇”的情况;(8)日军在中国使用细菌武器、化学武器及其造成伤害的情况;(9)日本侵略在其他方面给中国造成破坏的情况等等。

    霍海丹说,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经过广泛、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包括查阅搜集档案资料,分析统计数据,实施大量田野调查,获得更多更详细的证据,以更加全面准确地阐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和对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

    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巡视员李蓉介绍,此次调研的时间范围是从1931年到1945年这14年期间的损失。过去国民政府做这方面调查是以1937年为起点。这次调查起点时间上不一样。

    李蓉说,从调研范围来说,这次调研涉及的地域范围覆盖全中国。调查内容一是人口伤亡,二是财产损失。人口伤亡里细分了哪些是被直接打死,哪些是受伤,这些都是直接伤亡;还有间接伤亡,因为这场战争造成的其他死亡,这是调研中重点想搞清楚的。财产损失也是一样,比如日军空袭造成的损失是直接财产损失,工厂内迁过程中造成的损失是间接损失,这些都希望通过调研搞清楚。

    霍海丹说,此次“抗损调研”的成果分为两种形态,一是比较有代表性且适合公开发表的内容,编辑为丛书;二是大量的档案卷宗在相关单位做了存档处理,作为研究和分析的一个资料。

    今年国庆节前,第一批调研丛书共5类46册已公开出版。其中包括:北京、天津、内蒙古、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广西、重庆、甘肃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研成果12册,分别反映各行政区域内日本侵略造成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

    《抗日战争时期全国重大惨案》12册,集中选编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各地制造的死伤800人以上的重大惨案173个,逐个叙述惨案发生的过程和情况,并附部分相关档案、资料;

    《山东省百县(市、区)抗日战争时期死难者名录》14册,以山东省为典型案例,收录了该省100个县(市、区)抗战时期伤亡人员中姓名、籍贯、性别、年龄、死难时间等信息比较完整的16万余名死难者的名录;

    《国民政府档案中有关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资料选编》3册,均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原始档案的汇编;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档案选编》5册,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馆藏的当年档案的汇编。

     霍海丹说,“抗损”调研丛书计划300册左右。除了已出版的第一批外,第二批计划明年上半年6月份左右出版,第三批成果准备在明年年底出版。


主办单位:焉耆县委部
维护单位: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心
新ICP09000725号  电话:0996-6027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