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新疆日:用“四个认同”筑牢新疆育人阵地

2014-09-11   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宣传组     焉耆县

[来源:《新疆日报》(2014年09月10日02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这“四个认同”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和文化观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社会主义新疆的重要基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国家利益与各民族利益高度统一的根本要求。我们要胸怀大局意识,从国家和各族人民最高利益出发,发挥“信仰播种机”的作用,筑牢新疆教书育人、培养下一代的坚强阵地。

    一、加强“四个认同”教育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

    强化对祖国的认同是维护国家统一之基。伟大祖国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归宿,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对祖国的认同是对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总结,没有对祖国的认同感,国家统一也将失去最基本的条件。新疆各族人民有心向祖国统一的优良传统和热爱伟大祖国的神圣情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新疆各民族经历了战和更替、聚散分合、迁徙融汇,却始终不曾割断相依相伴的深厚情谊,其重要因素就是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渗透于各民族的血液中。我们要把热爱伟大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分裂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把对祖国的认同作为最高的信仰。

    强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是增进民族大团结之根。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团结和睦、包容并蓄的大家庭,新疆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新疆各民族通过交流、融合,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新疆各民族都有着强大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经过历史的积累、沉淀,上升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成为各民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观念——民族团结,这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根本保证。

    强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铸造爱国主义之源。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少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中华文化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要传承和弘扬历经千年的和谐文化思想,陶冶情操,培育爱国精神,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建设美好家园,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强化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是中华民族复兴之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和各族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经过长期探索总结出来的一条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的道路,是各族人民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出路。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新疆的发展问题,才能够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才能够保障新疆各民族共同繁荣富裕,才能够进一步巩固现阶段的民族团结,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二、夯实“四个认同”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新疆,对每一个公民来说,无论哪个民族,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都是最基本、最重大的认同和信念。必须不断强化各族群众,特别是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成熟关键阶段的青少年群体的“四个认同”教育,捍卫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抓认知,抵御错误思想渗透。境内外“三股势力”为实现其把新疆分裂出去的政治图谋,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缺口,搞乱人们的思想,妄图弱化“四个认同”。我们与“三股势力”进行斗争,必须在加深“四个认同”上下功夫,在争夺群众、争夺人心的斗争中,赢得青少年、赢得未来。

    重传播,大力推进理论武装。加强对教育系统全体师生的理论武装工作,在当前形势下十分必要而紧迫。要推进理论武装经常化,对于那些事关方向、事关大局、事关根本的问题,必须经常讲、反复讲,不能有半点含糊和懈怠。要坚持干部教师理论学习制度,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中央和自治区重大会议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进教材、进课堂、进青少年学生头脑工作,在青少年学生中播下科学理论和理想信念的种子。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激发师生的历史责任感,增强各族青少年学生的“四个认同”,增添青春正能量。

    强根本,着力培育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抵御极端思想渗透、共同团结奋斗的价值根本,是促进“四个认同”的精神内核。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治区党委倡导的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依法治区、以德治区相结合”理念、弘扬新疆精神紧密结合起来,阐释其内涵实质和实践要求,引导师生准确把握国家、社会、个人价值追求的有机统一,让“四个认同”“我能行”和“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观念成为教育阵地的最强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新疆各族师生的思想和行动中。

    打基础,突出现代文化引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实现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深层精神纽带。要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引领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使他们树立科学精神,掌握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科学方法,提高认识真理、破除迷信、拒绝愚昧的能力,增强适应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广大师生形成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的文化心态,努力成为现代思想观念、现代思维方式、现代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实践者、传播者。

    三、必须更加有力地肩负起促进“四个认同”的政治责任

    “三股势力”蛊惑人心,渲染和扩大新疆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差异,企图割断新疆少数民族与中华文化的密切联系,消解新疆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整体性意识,为民族分裂制造舆论。这些卑劣手段和破坏活动,在新疆部分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产生了负面影响。增强“四个认同”意识极端重要,坚守“四个认同”是原则底线,促进“四个认同”是新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

    强化责任意识,更加自觉地肩负起促进“四个认同”的使命。教育系统要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健全工作机制,积极主动作为,坚定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线,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学校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了解舆情动态和师生思想状况,带头给师生作宣讲报告,带头发声亮剑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要确立正确导向,自觉维护、不断巩固“四个认同”,使之成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的精神长城。

    加强能力建设,更加合格地肩负起促进“四个认同”的职责。要把学校建成促进“四个认同”的坚强阵地。教育系统各族干部、教师必须掌握必要的民族宗教政策知识,增强明辨是非和引导学生的能力,在民族宗教问题上敢管、会管、愿意管,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决不允许宗教极端思想绑架教育,坚决防止宗教极端思想向学校渗透,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决守好教育阵地,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发挥引领作用,更加积极地肩负起促进“四个认同”的主体地位。要大力推进民汉师生“结对子、交朋友”活动,推进民汉学生混合编班、混合住宿,活化学校民族团结的每个“校园细胞”,打通民族团结的“最后一公里”,筑牢民族团结的感情基础。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从我做起”主题实践活动,推进各族师生之间交流交往交融。扎实开展“共同命运、共同理想、共同奋斗”宣传教育活动,理直气壮地讲党的恩情,讲党的领导、中华民族、祖国这些基本概念,增强各族师生的感恩意识,心系祖国、心向党。

(尔肯江·吐拉洪--作者系自治区党委常委、全国总工会副主席、自治区总工会主席)


主办单位:焉耆县委部
维护单位: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心
新ICP09000725号  电话:0996-6027717